新华网杭州11月28日电 当前,市场围绕货币流动性过剩、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的争论达到白热化。楼市作为吸纳天量资金的“蓄水池”,将在这一波复杂经济背景下发生何种演变,广受市场瞩目。作为楼市的另类风向标,“温州炒房团”曾在楼市中呼风唤雨,如今是偃旗息鼓还是枕戈待旦?
开发商与“房托族”共舞
早几年红火的楼市使“温州炒房团”名震天下,如今,在楼市调控政策巨压之下,“温州炒房团”踪迹难觅。其中一个证据是,在有着号称“浙江楼市风向标”的浙江省第十七届房地产博览会上,有一个号称百人规模的“温州炒房团”齐刷刷开专车赶赴杭州,临走却仅仅“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。这届房博会,也被称为“史上最冷房博会”。
但是,记者在温州调研发现,随着“炒房团”勃兴,当地滋生出一条专业的项目推介、组团看房、购房产业链,似乎并不甘心就此退出这曾经奢华的暴利舞台。
“至少到现在为止,市场传闻温州炒房团东山再起的消息,大部分是房托的炒作。”资深的温州投资者王明(化名)告诉记者。从现象来看,每个周末,温州市都有一场接一场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,有温州本地的房产商,也有外地的,不少酒店为此应接不暇。
揭秘温州“房托族”的“使命”
无疑,有没有房产,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不同舆论阵营的分水岭,有房的人并不希望房价大跌。王明说,从这个角度看,无论是开发商、“房托族”还是普通的有房户,都在利益阵线的同一边。所以即使明知是炒作、“假面舞会”,许多知情的温州投资客并不去揭穿它,为的就是通过舆论抬高房价,“出手就能多赚点”。
此外,分析人士指出,在更宏观的“温州人经济”层面,温州人的投资与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,温州投资者已经从最初的“炒房者”变成深度介入房地产开发的“从业者”,也使得他们需要一支专业的“房托”队伍稳定市场情绪。
知情者称,首先,温州市当地前百强企业有较大部分都涉猎了房地产投资;其次,从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层面看,光是会长、副会长级别的商人中,从事房地产业的人也为数众多;再次,还有成千上万的海外温州商人,也把不少资产用于投资内地房产。“在全军杀入的情况下,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片天倒塌,所有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成员,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”这位分析者说。
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建议,国家在管理流动性除了在房地产、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管理上采取调控的方法之外,还必须加快建设新的渠道,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。
在怎么引导开拓投资渠道、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上,汪炜认为主要应该大力构建新型的金融业态,如PE、VE等基金和信托产品,将目前非专业的、短期的“炒作游资”逐步引导到专业的投资工具上,稳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。
记者了解到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浙江将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,着重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,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试点建设,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有序的投资渠道。
“对民间资本的疏导最终应当在资本市场当中完成。”汪炜说。 (苍南房产网 www.lgfdcw.com)
echo 
echo  |